法律教育改革小组建议:规定法学生参与实习等 加强对公共部门法律工作认识

今年司法年开幕延续往年的传统,法官们在新加坡高等法院大厦外拍摄集体照。前排(左起)是高等法庭上诉审判庭法官加南拉美斯、最高法院上诉庭法官洪素燕和郑永光、大法官梅达顺、最高法院上诉庭法官庄泓翔,以及高等法庭上诉审判庭法官吴必理。后排(左起)为高庭法官迪达星吉尔、高庭法官兼国家法院首席法官洪承利、高庭法官彭康钊、符晓平、艾迪阿都拉和林茵倩。(卓祾祎摄)
今年司法年开幕延续往年的传统,法官们在新加坡高等法院大厦外拍摄集体照。前排(左起)是高等法庭上诉审判庭法官加南拉美斯、最高法院上诉庭法官洪素燕和郑永光、大法官梅达顺、最高法院上诉庭法官庄泓翔,以及高等法庭上诉审判庭法官吴必理。后排(左起)为高庭法官迪达星吉尔、高庭法官兼国家法院首席法官洪承利、高庭法官彭康钊、符晓平、艾迪阿都拉和林茵倩。(卓祾祎摄)

字体大小:

为了让本地法学生对公共部门的法律工作有基本认识,法律教育改革工作小组建议三所大学强制规定法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的论坛、短期实习或课程。

由高庭法官林茵倩和律政部常任秘书吴鹏毅联合领导的15人工作小组,在星期一(1月8日)发表的报告中指出,法院、总检察署、政府部门或法定机构法务部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让有抱负的律师了解公共部门对新加坡法治和治理等问题的看法,以及更明白新加坡法律和治理体系的运作情况是有利的。”

大法官梅达顺星期一在2024年司法年开幕礼致词时宣布报告出炉。

律政部星期一针对报告发文告说,工作组的建议旨在确保正规教育和培训、在职实践和持续教育的所有组成部分都有助于和辅助律师的发展,以满足现代法律实践不断变化的需求,并支持新加坡法律业的愿景。

到司法机构和政府法务部实习的法学生占少数

报告指出,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和新跃社科大学的法学生,多数曾到律师事务所实习,但是到司法机构和政府法务部实习或接触过公共部门法律工作的学生只占少数。

根据《联合早报》获取的数据,三所法学院共有1850名本科生,包括国大的约920人、新大的735人和跃大的195人。

考虑到司法机构和政府法务部的资源限制,以及三所法学院的课程时间有限,工作组因此建议大学分三阶段推展措施,若有必要再由工作组建议设立的常设委员会与法学院和政府机构敲定详情。

在初期阶段,法学院可通过与政府高级官员主讲的论坛和炉边谈话,或特定主题研讨会,让法学生接触公共部门的法务课题。为缓解资源限制,法学院每年可轮替举办活动,让三所大学法学生都能参与。

在中期阶段,法学院可与相关政府或法定机构制定计划,让法学生到选定的政府部门短期实习几天。

在长期阶段,工作组建议法学院与相关政府或法定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通过实习或课程,让法学生接触公共部门的特定法务领域,例如了解政策制定。

建议全面推行强制法律实习

目前,新大杨邦孝法学院和跃大法学院都强制学生参加实习计划,国大法学院虽没强制,但实习至少一次的学生超过95%。

考虑到一些法学生不曾实习,工作组建议全面推行强制的法律实习,为学生提供体验式学习机会,接触法律业。

工作组与法律界、司法和政府机构的利益攸关者进行广泛磋商,找出优化和加强现有法律教育和专业培训制度的方法,检讨的三大领域包括正规法律教育(法学院)及律师资格专业考试(A部分和B部分);持续法律教育(获律师资格后),以及法律协作专员(Allied Legal Professionals)。

工作组也建议法学院加强必修核心课程,强化专业道德与操守标准的内容,并加强民事法的教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法律,使新加坡律师能处理跨境司法事务,让新加坡法律业具竞争优势。

工作组建议法学院在必修课加强基本技能,包括科技和数码通识技能、基本会计和财务概念、提高沟通技巧等元素,以弥合和满足客户需求。

新大院长:了解制定法律及应用考量 有助为客户提供专业意见

新大杨邦孝法学院院长李佩婉教授答复《联合早报》的询问时指出,工作组强调让学生接触更多公共部门的法律工作是“可喜的发展”。

她说:“科技快速发展和不断增加的全球挑战,如气候、卫生、供应链和社会问题,越来越需要法律和监管干预。学生如果不仅对法律内容,也对法律背景——制定法律及应用的实际和政策的考量,有更深入了解的话,将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专业意见。”

工作组也建议提升法律协作专员(如律师帮办、法律执行员)的职业发展机会、允许他们在限定范围提供法律服务等。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