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媒平台宣导环保 年轻人用自己方式爱地球

为了扩大关注环境的人群,江曼菁创办了科学教育社媒频道Just Keep Thinking,通过有趣的短视频向公众讲解和传播各种环境知识,鼓励人们养成带环保袋和餐具出门、在家分类和回收饮料瓶、在二手平台购买衣服等习惯。(郑一鸣摄)
为了扩大关注环境的人群,江曼菁创办了科学教育社媒频道Just Keep Thinking,通过有趣的短视频向公众讲解和传播各种环境知识,鼓励人们养成带环保袋和餐具出门、在家分类和回收饮料瓶、在二手平台购买衣服等习惯。(郑一鸣摄)

字体大小:

塑料回收和处理一直是我国面对的环境难题,往年仅有约4%至6%的塑料垃圾获得回收。为了减少塑料垃圾,政府规定大型超市须为一次性购物袋收费,从2025年4月1日起也会落实饮料瓶罐退费制,公众购买铝罐和塑料瓶装饮料时须付1角押金,押金可在退还瓶罐时取回。环保人士和企业也致力于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通过各种有趣的教育及工作项目,鼓励人们践行绿色环保生活。

本地年轻人身体力行推动环保,并善用社交媒体积极向公众宣导环境教育知识、开展包装回收项目,致力于提高国人的环保意识。

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系的江曼菁(29岁)从小热爱环境和各种生物,她创办科学教育社媒频道Just Keep Thinking,通过短视频向公众讲解和宣导各种环境知识,如气候变暖、碳排放、零废弃等,如今拥有超过24万的关注者。

江曼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她创建教育社媒频道的目的,是要吸引更多人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因为新加坡真正关注环境的人很少,几乎每次参与环保活动都会看见同一群人,所以我想要扩大这个圈子,让更多人特别是新一代了解本地的环境问题。”

她认为,超级市场对塑料袋实施的5分钱收费其实并不高,可是重点在于提醒人们要环保,减少塑料垃圾。她也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习惯,例如坚持带环保袋和餐具出门、在家分类和回收不同的饮料瓶、在售卖二手货的平台购买衣物等。

本地纺织品回收率仅2% 穿二手衣物省钱又环保

“除了塑料,时尚用品也会造成浪费,去年新加坡纺织品的整体回收率仅有2%,所以我鼓励大家选择二手衣服,环保的同时也能省下不少钱。”

今年,江曼菁受邀加入新加坡青年代表团,到迪拜参加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借此了解到许多国家和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未来也会创作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宣导内容。

设非营利项目回收包裹包装材料 转交商家二次使用

2020年,冠病疫情阻断措施使得人们订购的包裹数量暴增,大学生潘馨(22岁)在看见大量包裹袋被丢弃后,产生了循环使用包装袋的想法,并希望通过开启二手包装计划,解决塑料袋浪费的问题。

因此,她与两个同样关注环境课题的大学朋友合作,启动了非营利项目Package Pals,在淡滨尼天地回收包裹用的聚乙烯塑料邮寄袋和气泡膜等包装,再转交给商家二次使用。

Package Pals每月会收到约2000个至3000个由公众捐出的包装袋,2020年至今已收集超过6万件二手包装材料。一些无法再循环使用的包装会交给社区伙伴Playeum,让他们利用这些材料来教导小孩做创意手工。

邀公众手工修整二手包装材料 对再循环产生新思考 

潘馨和朋友们也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宣导环保知识,并定期举办工作坊,邀请公众一起处理收集到的二手包装材料,例如去除包裹上的贴纸和个人资料,修剪边角等,让人们在动手过程中也对再循环有新的思考。

她认为,在环保方面,消费能力高的新加坡人应该要培养“意识消费”(Conscious Consumption)的习惯。“我们做不到拒绝消费,但是如果能在购物时多想一步的话,例如购买对环境友善的产品,都是对环保的一种贡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