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企业与组织回收再造塑料品 迈向零废弃道路

环保企业Semula创办人叶泽成(右)和郑淑玲(左)每月回收110公斤的牛奶罐,制成塑料杯垫、夹板、椅子等家居用品、创业至今已回收将近3.1公吨的塑料瓶。(叶振忠摄)
环保企业Semula创办人叶泽成(右)和郑淑玲(左)每月回收110公斤的牛奶罐,制成塑料杯垫、夹板、椅子等家居用品、创业至今已回收将近3.1公吨的塑料瓶。(叶振忠摄)

字体大小:

为了减少本地的塑料垃圾,环保企业Semula专门收集咖啡店的牛奶罐进行升级再造,每月可回收约110公斤的塑料,制作成杯垫、桌子、板凳等家居用品。

Semula创办人叶泽成(31岁)和郑淑玲(53岁)都曾在新加坡环境理事会工作,对于环境保护有一定的兴趣和经验。在看到本地有大量随意丢弃的塑料后,身为化学工程师的叶泽成潜心研究塑料回收再造技术,并邀请郑淑玲加入自己的创业计划。

企业初期回收的塑料不多,制作的产品也只有体积较小的杯垫。郑淑玲认为,新加坡的塑料回收率太低,如果真要达到减少垃圾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必须跟其他商家联手合作。

于是,她开始与咖啡店和雪糕制造商合作,大量收集空牛奶瓶。据统计,Semula平均每月可以回收约110公斤的塑料瓶,创业至今回收量将近3.1公吨。

她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牛奶瓶的塑料其实是质量很好的​​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简称HDPE),是一种很适合回收再造的材料。举例说,只要融化42个一公升装的明治(meiji)牛奶瓶,就能再制造成一张小凳子。

“这种塑料怎么融化再造都不会释放有害物质,可是很多人没有清洗瓶子就直接把它丢掉,瓶子里的残渣两天内就滋生细菌,这样瓶子就无法再循环利用。”

两人也经常到不同的社区开办工作坊,教导居民如何将废弃的塑料瓶和塑料袋,制成杯垫、环保袋等用具,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环保组织设环保共享站 推出环保袋共享计划

另一方面,环保组织Plastic Lite在2018年设立了本地首个环保共享站,如今已在多个社区推出环保袋共享计划,捐出塑料袋或环保袋供居民使用。

创办人阿拉蒂(Aarti Giri,42岁)受访时说,目前组织与不同的集选区展开合作,在淡滨尼天地、红山中心、勿洛心动大厦等六个地点都设置环保站,并且地点大多靠近超市,方便出门购物的居民随时拿取。

“Plastic Lite一开始是自己掏钱在做这件事情,后来逐渐得到一些社会支持,也有越来越多的集选区联系我说想要设立环保站。”

除了塑料袋以外,组织也与新加坡政府科技局(GovTech)合作,在办公楼里设立绿色打包站,为员工提供可重复使用的餐盒和餐具,减少消耗用后即丢的塑料品。

她也指出,自从今年7月塑料袋收费制生效后,环保站的使用率明显增加,“许多社区居民都会来拿取和捐赠袋子,还跟我称赞这是很好的项目,很开心看见大家一起迈向零废弃的道路”。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