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字食族】彭怡茜:一块钱

(Pixabay图片)
(Pixabay图片)

字体大小:

有些快乐,当下没有收获,将来就再也体会不到了吧。

网上有一句话:年少不可得之物终将困其一生。

儿时的遗憾,是可以伴随人们一生的。无论未来如何,总会在某一天深夜里,抑或是因为某一个小小的物件想起这件事。这种难过的感觉并非撕心裂肺、肝肠寸断(夸张了),但那淡淡的哀伤,仿佛天空中薄薄的一层乌云,永远散不掉,永远担心某一刻化为倾盆大雨。

今天去宿舍的无人商店,发现M&M’s迷你巧克力豆在打折。

“好想吃啊……”

半开玩笑地和旁边的室友说。

“不就是一块钱嘛,请你吃就是了。”说完拿起来,转身走出无人商店,甚至没有一丝犹豫。对啊,不就是一块钱。

可就是这一块钱的小东西,我十几年来都不曾拥有。

每次我想买的时候,

“很贵!”

“不值得!”

而直到今天室友“冲动消费”给我买了,我才忽然发现。

对呀,不就是一块钱。

一个室友,非亲非故的朋友可以随随便便为我花一块钱,给我买这么一罐小小的巧克力豆。可最亲近的家人,却一直告诉我:

“很贵!”

“不值得!”

家里真的是无法负担这一块钱吗?我想并不是。

而直到后来来到新加坡,实现了有些拮据的“财富自由”(就是可以支配自己的钱)时,在超市里看到,也从未想过要买给自己,因为下意识觉得它就是贵,就是不值得,就是我不配拥有的东西。

可是,那真的只是一块钱而已啊。

为什么我会觉得我不配拥有一块钱的东西?一趟巴士费也就差不多了啊。

而这,不是个例。

我,也不是个例。

似乎中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都是如此。

我有个朋友,家境优越,大家都觉得她的生活无需为物质担忧。可她也和我一样,为朋友买礼物出手阔绰,对自己连一顿好吃的都舍不得。她每个星期的零花钱是我们的三倍左右,但她周末和假期还是要逼自己出去打工。只有打工挣的钱,她才可以心安理得地用。

“小时候明明家里住着大房子,爸妈却每天和我说我们穷得快揭不开锅了。我想要买玩具,他们也不是不买,买了之后就一直告诉我买玩具的钱他们挣得有多辛苦,因为一个玩具他们要牺牲多少;为了我,他们每天要起早贪黑去工作。我一直以为,我们家里真的很穷。”

于是她每天在学校也不吃饭,说学校的食物太贵了。出门,别人开开心心地买喜欢的东西奖励自己。她站在一旁。有时候没有忍住诱惑,太喜欢了,冲动买下,回家路上也会懊恼、后悔,觉得自己很虚荣。

但,难道不是只是为了让自己快乐吗?

不仅身边许多朋友如此,我最亲近的妈妈也是如此。

小时候,家里重男轻女,煮了肉,她一定得等哥哥吃完,才能去挑剩下的。哥哥大快朵颐的时候,她只能在餐桌对面,默默注视着。

外婆给了她很深的不配得感,导致后来自己工作后,就算决定给自己买东西奖励自己,也会感到愧疚不安。

而来到这里几年后有一次回马来西亚和妈妈聊起这件事(当然是旁敲侧击的)。

妈妈说:“谁不是呢。我也是过了很多年才克服这种影响。”

妈妈确实做到了。现在的她,可以毫无顾忌地去美容院,去咖啡馆吃一些完全没有性价比的食物(当然我也跟着沾光),享受自己本就该享受的生活。

她为自己感到骄傲。我也为她感到骄傲。

而她又能否知道,她也让我有了这种感觉呢?

直到今天,每次我告诉妈妈,我想买点什么,犹豫不决,希望她可以帮我做决定时(其实就是希望她能告诉我“买吧”,好让我心安理得地买),她也总会说:“喜欢就买吧,但真的值得吗?没事,你自己的钱,很想要就买呀,但其实并不值得。”

明明是肯定句,却总是让我放弃了想要买的念头。确实,我省下了很多钱。但一些很想拥有的物品,想要抓住的快乐,就这样被我错过了。

是一种很复杂的感情,我也不知如何下笔。像是一种无形的雾,阻止想要碰到快乐(多巴胺)的手。

从无人超市出来,回到房间,打开包装袋,打开盖子,浅尝一颗。

发现真的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可能因为年纪到了(开玩笑),觉得有些太甜了。

有些快乐,当下没有收获,将来就再也体会不到了吧。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