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悦读@NLB

太监回忆录合集弥补史料不足

《历史上的李连英》介绍李连英的生平和经历。
《历史上的李连英》介绍李连英的生平和经历。

字体大小:

《太监往谈录》从不同视角,记录太监的生活及宫廷的见闻。

延伸阅读

在汉朝,侍候皇帝的人称为“宦官”,至东汉时,规定宦官全要用阉人,大规模宦官当政亦在当时首次出现,东汉末年成为宦官与外戚间彼此厮杀的舞台。到清朝时,宦官统称为太监。

回忆录细节建构晚清历史

书市里有不少有关太监的书,信修明等著的《太监谈往录》(紫禁城出版社)为多名晚清太监回忆录的合集,包括信修明著《宫廷琐记》,马德清等述、周春晖记《清官太监回忆录》和耿进喜述、朱家浯记《太监往谈录》三个部分。

本书内容多为身之亲历、目之亲睹和耳之亲闻,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记录了作者的太监生活及相关的宫廷见闻。虽然他们在清宫的服役时间、服务对象不尽相同,文化程度、思维定式各有局限,所述内容或多或少,与事实存在误差,但由于都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将一个个零碎的细节连缀起来,呈现给读者有血有肉的历史,在很多具体问题上可说弥补史料之不足。

其中《宫廷琐记》作者信修明,读过10年书,曾娶妻生子,后报考水师学堂和太医院未果,为了赡养母亲和年幼的弟妹,才进宫当了太监。他先后服侍过慈禧太后、隆裕太后和端康太妃三位女主,时间将近24年。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后,才随端康太妃的灵柩一起出官。其后,他住进了京西褒忠护国寺,并当担任住持,又发起成立“恩济慈善保骨会”,致力于救济失业太监的公益事业。

在晚清太监中,李连英是著名大太监,也是慈禧身边红人,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只要懂得慈禧太后,必定也懂得李连英。李连英入宫前名叫李进喜,进宫后才由慈禧起名连英,俗作莲英。李连英被认为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称呼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1909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1911年)卒,享年63岁。

由纪连海著的《历史上的李连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抽丝剥茧,通过十几章节的内容,介绍李连英的生平和经历,探讨他如何能够伺候慈禧50年,是否真如人们印象中那种以谄媚奉承而取信于太后?

本书也讲述了李连英的为人到底如何,与其他人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作者利用史料,做了解读和分析。从第一讲“李连英和他所处的时代”讲起,接下来是“李连英家庭变故之谜”“李连英走上太监之路之谜”,一直到第13讲“李连英与慈禧太后的关系”,第14讲“李连英与朝廷大臣的关系”及最后一讲的“李连英的死亡谜案”。

《紫禁城里很有事》让读者体会那时代小人物的欢乐与辛酸。

进入明清小人物生活场景

王一樵著《紫禁城里很有事——明清宫廷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时报出版)描述明清时期那些我们常常在历史小说或宫廷戏剧中看到,却又相当陌生的宫中小人物的故事。作者从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明清两朝实录及清代养心殿造办处、军机处、内务府等机构一手档案资料,发掘那些宏大历史叙述中常被隐去的形形色色小人物的故事:朝鲜贡女、交趾太监、工匠、真假白莲教徒、狐仙、紫禁城守门兵丁、驿递马夫、皇宫仆役、迫于生计进宫的太监和秀女等。

读《紫禁城里很有事》,仿佛进入历史生活场景,去体会那个时代小人物的欢乐与辛酸,也让读者透过这些小人物,看见更为丰富的历史、社会、经济、民间信仰与日常生活的图景。

宦官是皇帝的影子

在中国历史上,宦官为何常常成为撬动历史的关键力量?宦官也似乎一直声名狼藉,却为何能存续数千年之久?在这种种问题背后,宦官历史也许关系着中国历史与社会中某些深层因素。

《宦官》作者提出“侧近政治”的概念,审视中国宦官。

由日本著名汉学家三田村泰助著的《宦官:侧近政治的构造》(江苏人民出版社),在作者广泛搜集历史实例的基础上,提出“侧近政治”的概念来观察中国历史上的宦官。三田村泰助选取汉、唐、明这三个宦官群体最为活跃的时代,在君主权力与侧近政治的框架中讨论了各个时代宦官的活动特点和历史命运。

三田村泰助认为,宦官是“皇帝的影子”,是“君主的代理”,宦官制度与君主专制制度互为表里,或者说是君主政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