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辉:香港民歌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尽管“辉黄民歌”至今仍在许许多多人的耳畔响起,却终不易打动另一代民心了,只因昔日香港早已不在,一代有一代的绮梦和恐惧,唯待有新的智者和勇者再来领唱。(图/Unsplash)
尽管“辉黄民歌”至今仍在许许多多人的耳畔响起,却终不易打动另一代民心了,只因昔日香港早已不在,一代有一代的绮梦和恐惧,唯待有新的智者和勇者再来领唱。(图/Unsplash)

字体大小:

香港的黄金岁月有过一句霸气口号:“邵氏出品,必属佳片”。那是机构的力量,工厂式生产,流水式作业,搭建了一个平台和一套流程,让具备聪明才智的人可以在上面借力发挥,表演争锋,成就了能够成就的光辉。

机构老板其后在电视圈复制了霸业王国,风起云涌,台前幕后的人都在摸索可能的出路,仿佛天地初开,有了光,但光线下面还该有什么样的人事物,都值得费心尝试塑造。善男子善女子像玩积木游戏般各自砌出想象里的世界图像,因为特别新鲜,所以特别刺激,对参与者对观赏者,都如此。

在新王国里有一对好拍档合作推动了一项非凡的“耳朵工程”,主要用一首又一首的电视主题曲为砖头,一出又一出地、一年又一年地,堆叠起一栋又一栋音乐楼房,有的华丽,有的苍凉,有的古典,有的现代,但不管是华丽或苍凉,每回出手都有新的试验。也许在旋律上多打了几重回旋,或者渗入几重蓝调;也许在歌词里把无奈的世情挖到最深最深,却又在乌云边抹上一丝金线,免让世人绝望到底。他们把听众的耳朵同时延伸为眼睛,听见也看到了生命的幻化起落,而当听众伴乐而唱,便是唱出生命的甘苦,借他们的歌曲,唱自己的故事。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