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米袋子”面临严峻考验 粮食安全问题不可盲目乐观

受访专家指出,冠病疫情全球蔓延、南方洪灾等因素,让中国的“米袋子”面临严峻考验,粮食安全问题不可盲目乐观。图为辽宁一个实验田。(中新社)
受访专家指出,冠病疫情全球蔓延、南方洪灾等因素,让中国的“米袋子”面临严峻考验,粮食安全问题不可盲目乐观。图为辽宁一个实验田。(中新社)

字体大小:

中国向全民敲响粮食安全警钟,中共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罕见发出指示,敦促通过立法和监管,制止餐饮浪费。受访专家指出,冠病疫情全球蔓延、南方洪灾等因素,让中国的“米袋子”面临严峻考验,粮食安全问题不可盲目乐观。

据新华社前天(8月11日)报道,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指示时,形容中国的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他指出,尽管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全球冠病疫情带来的影响更是“敲响了警钟”。

为此,习近平提出,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此外,中国也将加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舌尖上的浪费”在中国长期存在。官方三令五申下,公款餐饮浪费这些年有所改善,但面子文化、排场文化下,普通人餐桌上的浪费问题仍然凸出。

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科学院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达11.7%。2015年仅餐饮业餐桌上的食物浪费就达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掀“减少餐饮浪费”热潮多地提倡“N-1”点餐模式

在官方号召下,中国各地迅速掀起“减少餐饮浪费”热潮。过去两天,多地餐饮协会发出“N-1”点餐模式倡议,提倡10人用餐先点九人餐的做法,也有餐馆推出半份菜、小份菜,以减少餐饮浪费。

中国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郭书田受访时向《联合早报》指出,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是从消费侧应对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

粮食安全被视为稳定中国社会经济大局的“压舱石”,高层近期频频聚焦粮食安全问题。

习近平上月赴吉林考察调研时,前往四平市梨树县等地了解粮食生产、黑土地保护、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等情况。

官方也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做出“省长责任制”的制度安排。中共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上月27日在全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上强调,全面促进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出现任何闪失。

分析认为,高层频密聚焦粮食生产,强调制止餐饮浪费,显示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今年上半年,冠病疫情影响中国社会生产;6月入汛后,长江流域连续遭遇强降雨,大量耕地和农作物受灾,这些都给粮食生产带来压力。不过,中国官方称,今年夏粮再获丰收,产量达到2856亿斤,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4.2亿斤。

郭书田解读:“夏粮增产是事实,但不能因此对粮食安全盲目乐观,因为夏粮(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并不大,主要靠的还是秋粮。”

去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为1万3277亿斤,夏粮产量占21%,秋粮产量占75%,早稻占比为4%。

郭书田也指出,冠病疫情蔓延,全球粮食形势看紧,“吃饭问题可能会成为全球问题,中国必须高度警惕”。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预计,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可能从1.35亿增至2.65亿。一些国家也出台粮食出口限制措施,优先确保本国粮食供应。

中国目前的粮食进口比率大约是20%。在中美矛盾激化等恶劣的外部局势下,更多中国舆论近期也呼吁增加粮食进口来源多样化,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